求医十问

求医问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黄翔老师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中医学者,在遇到患者求医问药中的诸多无奈时,他多次用一句话发表感慨:选择即命运。我深以为然。从大的方向上,应该选择中医还是选择西医治疗呢?很多西医的重症患者到了中医这里却可以应手而愈;但也有人坚持看中医调理,却错过了一些西医角度的最佳治疗时刻,造成遗憾。同样,有些病对中医和西医都非常棘手。患者选择了中医,但中医其实内部又有非常多的流派,有的中医方法治病只能隔靴搔痒也是事实。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现代西医在面对很多类别的疾病是毫无切实的手段的,比如,皮肤病用激素、类风湿性关节炎用激素和消炎药、痛症用止痛药、高血压用降压药,这些治疗手段只能一时掩盖病情,长期使用往往带来诸多副作用。所以,一位老师说:中医其实不缺患者,太多病西医没办法了。但是,作为一名中医,是否可以看明白疾病的实像,进而用古中医的精髓治愈患者,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任何一名中医都不是万能的,必然有自己的局限。所以,面对一些复杂性疾病,患者可以遇到合适的医生常常是非常困难的。在一生中能找到懂得自己身体问题的中医并帮助解决问题,这对于患者确实是一种缘分。故而中医才会有“医有缘人”的说法。

黄裳中医基于我们对中医的认识,列出求医十问,希望可以令患者更为客观地理解和选择中医;也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令适合中医治疗的患者来就诊。

第一问:中医可以治疗哪些病?

在新西兰因为大部分针灸师主要看ACC病人,所以普遍只有痛症才找针灸师看。但事实上,中医是具有完整独立体系的传统医学,它可以涵盖的疾病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在中国生活过的患者知道,国内中医院是几乎涵盖全科室的。但国内中医院又存在中西不分的弊端,中药西药一起用,模糊了中医的治疗范畴。

事实上,中医的魅力就在于其疗效,不仅能够治疗常见病,还能治疗很多疑难病,而且疗效经常远远胜于西医。

延伸阅读: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第二问:中医针灸或中药有没有副作用?

相对而言,针灸和中药都属于绿色疗法。针灸疗法是纯物理疗法,不会产生任何不良药物反应。中药治疗,我们多采用传承几千年的经方中的药物,不采用一些近代发现的草药,故而其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在使用恰当的情况下,不存在西医意义上的药物副作用。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针灸疗法虽然基本面是安全的,但如果针灸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不良的损伤。所以,在临床中,我们不采用任何强刺激的疗法,患者不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而服用中药,则必须用药对症,用量适当,同时要可以分辨服药过程中,因为疾病缓解而出现的一过性的不适。

延伸阅读:

吃中药出现不适,不一定是坏事

第三问:我的病多长时间可以治好(尤其是慢性病)?

针灸具有迅速止痛的效果。急性疼痛病的一般1、2次治疗会明显缓解,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再花一些时间维持和收尾。当然还需要配合休养,个别情况需要定期复查。

慢性病如果在经络层面一般缓解会比较快,几次治疗几周时间就会获得改善,但慢性病多跟生活方式、性情相关,如果生活方式不改变,容易出现复发。

慢性病如果在脏腑层面则需要按月去考虑治疗周期。

另外,如果病人自身体质差,很多时候需要先把病人体质调理强壮一些,再行其他治疗。此时,治疗时间会拉长。

另外,医生治疗的是患者的主诉,也就是严重影响到你日常生活的问题,不可能几副药下去,把患者身上大大小小的问题全解决掉,患者应该对治疗持一个更为客观、理性的态度

病人的病程跟病人的心态息息相关,迅速治愈的往往都是那种身体基础条件好、心态非常好又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

我们会选择恰当、有效、安全的方式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和疾病所在的层次全心全意治疗患者,但我们无法承诺或预测治愈时间。

第四问:针灸会不会很痛,中药会不会非常难喝?

中医的治疗会引起某种程度的身体不适感。对于针灸的疼痛而言,确实在某些情况下是No pain,no gain。对于实证患者,如果没有一定的疼痛,根本无法调动你的气血取得身体的再平衡。中药苦口,但利于病。人为什么会生病?就是身体在善意地提醒和警告你,你的身体出问题了,你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良的心态等等。对应到治疗中的疼痛和不适,也是一种合于自然的警告。如果连这点提醒都不愿意接纳,而是肆意用西药方法止痛,很多时候就是饮鸩止渴,最终会演变为更大的痛苦。

我们也反对针灸治疗中采用过强过深的刺激,消耗病人的正气,而仅为了达到一时的效果;我们也反对中药大剂量、长时间的使用,让病人疲于坚持,却效果不彰

第五问:我应该找什么样的中医看病?

这本来是患者的自主选择问题,但是我看了太多的中医看病不该出现的情况。所以,我希望患者遇到这样的医生,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应该三思:

第一,吓唬病人的医生   以前在跟诊的时候,常听到这样的话,你这个病再不治变肿瘤,或者再不治就该中风了,或者再不治以后都生不了孩子了。我虽然能理解医生确实有急切的心情看到了问题,却发觉病人对自己的问题无动于衷,所以用重话来提醒患者。临床中,对自己身体状况已经一塌糊涂,却依然持无所谓态度的病患也非常多见。但无论如何,我们认为医生应该持以“仁心仁术”的态度对待患者,反对任何给病人增加心理负担的做法,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地进行客观沟通。

第二,采用高价祖传秘方或收费过高的医生  秘方也许可以治疗一些专病,但是中医任何方剂的源流都不超《伤寒论》的高度。所以,如果医生的医术高,每张方都是好方。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如果收费过高,把名利看得过重,也很难是一个明医。

第三,话术太多的医生 我在学医求学的过程中,学习过很多类别的医术。不少所谓的名医大家,嘴功一流,说得天花乱坠,尤其是号下脉,能说出不少病人的症状。但这些都是学了一堆表面的水功夫,并不是真正会看病的人。

大道至简,上善若水,其实好的东西其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应该是一致的。请中医患者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神医,没有神药,没有神方。

第六问:中医可以网诊吗?

中医可以网诊。有大量的案例可以证明中医网诊的有效性。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医讲求望闻问切,我们建议尽量去医生诊所当面看病,会有助于发现单纯靠网诊可能无法发现的问题。但如果条件不具备,网诊也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式。

 

第七问:医生我这些保健品,药物还要或者可以吃吗?这个方子我可以用吗?

通常来讲,针灸是纯物理疗法,草药是天然草本疗法,本身与其他任何疗法不存在矛盾。

关于保健品,我一般的态度都是尽量在治疗期间停服。中成药也要停服。一些保健性的做法,比如吃姜、喝红豆薏米汤等等尽量停止。因为在生病治疗期间,身体是需要养的,就好像住院期间的那碗白粥一样,简单美味是最好的,因为人体自身有能力在正确的药物作用下启动修复。

我们被问到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某些西药还要不要继续服用,尤其是平常服用大量西药的患者。在新西兰,中医作为替代医疗的地位是低于西医的,故而没有权利建议西药处方的服用的,患者应自行咨询家庭医生的意见。现代人已经习惯于听“专家”意见了,忘记了身体本来是你自己的道理。但落实到具体操作上,确实是个非常头疼的问题,我们无法给出简单的答案。

另外,在接受我们的治疗期间,不建议同时做其他疗法,尤其是朋友介绍或者网上流传的各类秘方、验方。他们一定会干扰真正进行的正常治疗。

第八问:我治疗了几次效果不好,我还应该继续治疗吗?

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三个层次来回答。

其一,医生对于患者的疾病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就算中医经典《伤寒论》中的治疗,也有针对某个证用某药效果不好,则用另一方剂的条文描述;也有面对复杂问题,先用某种方剂试患者的反应,然后再用某方的条文。这说明就算顶级高明的中医,也不一定做得到一下子看得到患者疾病的本质。

其二,治病本身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尤其是中医针灸调神调气,虽然效果很好,也很容易受到患者不当生活习惯或行为的影响,如乱用保健品,熬夜,贪凉等一时的行为,会极大地影响到治疗效果。

其三,有些疑难疾病或者跟体质强相关的疾病,本身是需要花很长时间治疗的。比如,因湿热体质导致的身体的一些局部问题,如一直存在的小块湿疹。看起来问题小,但是它长期存在,已经跟患者的体质强相关。要去掉这类问题,必须根本性扭转患者的体质,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的。很多病都非常复杂,绝非可以一蹴而就。

如果不是上述的原因,同时你对于医生的信心不大,那就果断停止治疗,再去寻求其他医生的帮助。我不赞同中医就是调理、就是慢郎中的说法,中医对症是可以对大部分疾病快速起效的

大塚敬节是日本近代汉方名医,他的很多医案效如桴鼓,也有很多医案经过多次换方,才取得效果。对于疑难病来说,看病有时候是非常难的一个过程,因为人体是这个世界最复杂的存在。我在做医生之前,也不过是一个曾经四处求医的患者。所以,患者常常首先要积累智慧、积累信心、积累福德,才能遇到那个解你病痛的医生。

延伸阅读:

好中医太难找,都去哪儿了?

 

第九问:我应该找中医还是西医?

中医和西医看病是各自基于自己的理论体系,而这两个体系是并不兼容的。但中医和西医都是为了治病救人的。所以,从目的出发来看,两者是没有矛盾的。中西医不能结合,却可以有所合作。我也会建议我的患者,如果对自己的状况心有疑虑,可以去做西医检查。对中医而言,西医检查只是一个工具,对于中医诊断本身意义不大甚至会造成干扰,但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却可以让部分患者获得心安。

具体到患者而言,每个人的想法、背景各不相同,应根据自身状况自主选择。

延伸阅读:

千万不要把中医与西医对立起来

谈谈中西医结合

第十问:西医治不好我的病,但我不相信中医,我要不要去试试?

我是不建议不相信中医的患者来找中医看病的。原因很简单,中医和西医是两大不同的思维体系,西医是逻辑思维,中医是取象比类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几乎可以用风马牛不相及来形容。我因为早期科研工作的背景,本身强于逻辑思维。我花了非常艰难而长期的过程,才让两种思维方式在我的大脑中并存。而对于绝大部分人从小所受的教育就只有一种逻辑思维。在逻辑思维模式下,中医是很难被理解,甚至荒谬的。所以,固执于自己思维的人,当他遇到中医时,也很难接纳中医,包括中医的医嘱。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需要反复调理,有些疾病治疗过程中还会出现中医所讲的“瞑眩”反应(疾病快好前的短暂恶化情况)。没有足够好的医患信任,中医又何必冒着不被理解的风险去救治呢?

对于年龄偏大,已经长期、大量服用多种西药的病人,不建议再找中医来看内科疾患了。因为大量身体的自然反应已经被西药抑制,很难做出准确的中医辩证。这类患者,西药停掉的危险系数高,没有必要再换到中医来看了。

延伸阅读:

这几类人不要来看中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