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熬制、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科学中药(中药颗粒剂或粉剂)调制及服用方法:

  • 依据医嘱,将适量冲剂倒入杯中,冲入适量沸水,静置5分钟后搅拌均匀,温服
  • 亦可在热水中煮3-5分钟后服用

服用方法

  • 服药间隔至少同三餐间隔半小时,最好1个小时以上
  • 服药必须对症,不可自行抓药久服
  • 病去后,在医师指导下停药,不要怕浪费余下的药,“中病即止”
  • 不建议服药期间同时服用多种其他中西药物以及各类保健品,请及时跟医师沟通

注意事项

  • 请勿过量、过期服药。
  • 避免与果汁、茶、咖啡、酒同服。
  • 服药期间忌口:生冷,黏滑,肉类,辛辣,酒,咖啡,茶,绿豆,奶制品,发臭或气味强烈之食物
  • 治疗期间需保持作息规律,情绪状态稳定,少思虑,减少工作强度
  • 尽量摄取简单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青菜,在生病期间,给身体充分的休息,让身体处于积极恢复的状态,药物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 避免劳累、节制性生活。对于三阴类、虚劳类或骨类疾病,治疗期间必须杜绝性生活。

以下信息请根据药物标签指示要求仔细阅读:

【S】服用解表发汗类药的重要注意事项

  • 居住环境中不可以开窗有对流风
  • 服药后盖被发汗,持续期要至少保持2~5小时,期间不可以有任何受凉的机会,比如身上有汗而起身去洗手间
  • 不可以发汗过多,以身体微微有汗为度,并保持一段时间
  • 服药后十五分钟,可以服用少量热粥或热水辅助出汗
  • 发汗时,尽量不要仰卧,而是用侧卧姿,一边发汗一段时间后,翻转到另一侧,以使身体每侧均匀出汗
  • 如果出汗过程中,见风受凉,导致解表失败,不可强行再服解表药
  • 不要穿着厚衣服发汗
  • 极特殊情况下,如果发汗不当,出现持续大汗不停的危机情况,应立即去医院补液
  • 不可以同时服用具有发汗作用的西药
  • 汗出症状消失,就需要停药,不能在无表证的情况下继续服药。

M】服用中药可能出现的瞑眩反应说明

  • 瞑眩反应是服用中药的一种特有现象,包括症状短时间加重,出现一些身体的不良反应或特异反应,这是药物进入人体后促进人体进行自我调整的一种现象。它不同于药物的副作用,它并非一定会出现,它是人体的自然排病反应。
  • 古人云: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所以,瞑眩反应是身体向好的一个重要信号。故而,它是短暂的,一过性的,随着人体正气的恢复,瞑眩反应会自然消失。
  • 判断瞑眩反应的特征是:人体出现了排病反应,比如腹泻,但是越泻越精神。也就是说,它不同于疾病的症,身体是越来越舒服的。
  • 什么情况会出现瞑眩反应? 一般会出现在久病或慢性病病人、虚实夹杂证患者身上较多。
  • 如果无法自行判断,则请及时告知医师具体的状况。

以下为草药类的煎煮指导:

中草药熬制通则:

  • 无需浸泡(如果根类药比较多,可以清水浸泡15分钟),直接用小火烧开
  • 烧开后,持续用小火煎煮约40分钟(以剩余汤液量为准)(感冒用药一般煎20分钟)
  • 全程不使用大火
  • 一副药仅煎煮一次,取得的汤液称为一剂
  • 如果一开始熬药掌握不好水量,可以中间兑一点开水进去
  • 如果有生姜,切硬币厚度;如果有大枣,取颗粒饱满者,掰开或切成几瓣以入药。

不同草药剂型煎煮的分型指导

说明:医嘱中会标明类别,请严格按照对应的类别煎煮和服用

I类:

  • 服药后5-10分钟,喝热粥(小米粥最好,大米粥也可)一小碗助汗。
  • 药物和粥的热度控制在使身体微微出汗,额头有潮感即可,不可出大汗。
  • 早晚各半剂或遵照医嘱,不得随意停药,需持续保持药物能量。
  • 如果一直出不了微寒,缩短服药间隔。
  • 所有症状消失后,最多再服半剂巩固(无需热粥),余药弃之,过犹不及。
  • 如果有生姜,切硬币厚度;如果有大枣,取颗粒饱满者,掰开或切成几瓣以入药。
  • 最好服药后即就寝,充足睡眠,安养心神,助身体排病。
  • 切记保暖防风,尤其是出汗后不得见风受寒,否则病情反重。

II类:

  • 1200mL水 入药浸泡15分钟 小火煎到600mL 去药渣 再煎成300mL药液
  • 每日三次  每次100mL  饭后1小时后服用

III类:

  • 800mL水 入药浸泡15分钟 小火煎到400mL 纳入后下药 煎到300mL药液(勿再久煎)
  • 每日三次  每次100mL  饭后1小时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