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中散:[38] 肉桂5 延胡索5 牡蛎4 小茴香4 甘草10 良姜5 干姜5(局方)
艾附暖宫丸:[68.5] 艾叶9 香附18 吴茱萸6 川芎6 白芍6 黄芪6 当归9 续断4.5 生地3 官桂1 (仁斋直指,宋量)
B:
半夏厚朴汤: [19] 半夏5 茯苓4 厚朴3 苏叶2 生姜5 (分温四服,日三夜一)(金22)
半夏泻心汤: [21] 半夏4 黄芩3 干姜3 党参3 炙甘草3 黄连1 大枣4
半夏散及汤:[15] 半夏5 桂枝5 甘草5 (等分)
半夏干姜散:[10] 半夏5 干姜5 (等分)
百合知母汤:[12] 百合 9 知母 3
百合地黄汤:百合 30 生地黄汁 60
白虎(加人参)汤: [32] 石膏16 知母6 甘草2 粳米或山药 8
白虎加人参汤:[36] 石膏16 知母6 甘草2 粳米8 党参4
白通汤:葱白2 干姜1 附子2
白通加猪胆汁汤:+人尿 猪胆汁
白头翁汤:[22] 白头翁4 黄柏6 黄连6 秦皮6
白术附子汤:[19] 白术4 附子6 炙甘草2 生姜3 大枣4
白术散: 白术 川芎 蜀椒 牡蛎
——-
保产无忧散:[41] 当归 5 川芎5 菟丝子5 炒白芍3 川贝 3 黄芪3 炒焦荆芥穗3 炒艾叶3 厚朴2 炒枳壳2 羌活2 甘草2 生姜 3 (傅青主女科)
补中益气汤: [10.5] 黄芪3 甘草1.5 人参(或党参)1 白术1 当归1 陈皮1 柴胡1 升麻1 (加减葛根,黄柏,生地)(李东垣)
保和丸:[34] 神曲4 山楂12 茯苓6 半夏6 陈皮2 连翘2 莱菔子2 (丹溪心法)
八正散:[62] 木通6 瞿麦10 车前子10 萹蓄10 滑石10 炙甘草10 大黄6 栀子10 灯心草6 (局方,宋柏杉量)
补阳还五汤:[83] 黄芪60 当归6 赤芍5 地龙3 川芎3 桃仁3 红花3 (医林改错,黄芪半量)
C:
柴胡桂枝汤:[60] 桂枝6 黄芩6 党参6 甘草4 半夏6 芍药6 大枣8 生姜6 柴胡12
柴胡桂枝干姜汤:[46] 柴胡12 桂枝8 干姜4 瓜蒌根8 黄芩6 牡蛎4 炙甘草4(去渣再煎,初服微烦,复服,汗出而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80] 柴胡12 黄芩6 党参6 桂枝6 茯苓6 半夏8 大黄6 龙骨6 牡蛎6 干姜6 大枣6 铅丹6 (赭石6)(大黄后放更煮一二沸)
柴胡加芒硝汤:[42] 柴胡12 黄芩4 党参4 甘草4 生姜4 半夏4 大枣4 芒硝6
——-
苍附导痰丸:[99] 苍术15 香附6 陈皮10 南星6 枳壳6 半夏15 川芎6 滑石10 茯苓15 神曲10 淡姜水送下 (广嗣纪要,宋量)
柴陷汤:[24.5] 柴胡5 半夏5 生姜3 黄芩3 瓜蒌仁3 桔梗3 甘草1 枳实1.5(大)(经验方)
柴胡疏肝散:[34] 香附5克 白芍5克 柴胡6克 川芎5克 枳殼5克 陳皮6克 甘草2克 (景岳全书)
除风湿羌活汤:[12.5] 羌活2 防风1.5 升麻1.5 柴胡1.5 藁本3 苍术3(热服,饭前服用)(李东垣)
D:
大半夏汤:半夏9 人参6 白蜜20
大柴胡汤:[54] 柴胡16 黄芩6 半夏6,枳实6,白芍6 大黄4 生姜6 大枣8
大承气汤:[18] 大黄4 厚朴8 枳实4 芒硝2 (大黄后下,再倒入芒硝。得下,余勿服)
大黄附子汤:[14] 大黄3 附子9 细辛2
大黄蛰虫丸:大黃75克 黃芩60克 甘草90克 桃仁120克 杏仁120克 白芍120克 熟地黃300克 乾漆30克 虻蟲60克 水蛭50克 蠐螬60克 土鱉蟲30克 制丸(据医砭)
大黄牡丹汤:[18] 大黄4 牡丹皮1 桃仁4 冬瓜仁8 芒硝1
大黄甘草汤:[5] 大黄4 甘草1
大陷胸汤:[32] 大黄15 芒硝15 甘遂2 (据医砭)
大青龙汤: [30] 麻黄6 桂枝2 炙甘草2 杏仁3 生姜3 大枣4,生石膏10 (一服汗者,停后服)(麻黄也许4克更合适)
大建中汤:[31] 蜀椒6 干姜15 人参10 饴糖60 (据医砭)
当归建中汤:[66] 当归12 桂枝9 白芍18 甘草6 生姜9 大枣12 饴糖30 (据医砭)
当归芍药散:[72] 当归9 芍药18 川芎9 茯苓12 泽泻12 白术12 (杵为散,取方寸匕)
当归四逆汤:[38] 当归6 桂枝6 芍药6 细辛6 炙甘草4 通草4 大枣6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吴茱萸 生姜
当归散:[27] 当归6 川芎6 白芍6 黄芩6 白术3
抵当汤:[28] 水蛭10 桃仁10 大黄5 虻虫以土鳖虫代3
———
癫狂梦醒汤:[125] 桃仁24 清半夏6 苏子12 香附6 陈皮9 桑白皮9 青皮6 木通9 柴胡10 赤芍10 炙甘草15 大腹皮9 (参西录,宋量)
当归补血汤:[72] 黄芪60 当归12 (李东垣)
定喘神奇丹:[153] 人参60 熟地30 麦冬30 牛膝15 山茱萸12 北五味子6(陈士铎)
达原饮:[42] 槟榔12 厚朴6 草果3 知母6 白芍6 黄芩6 甘草3(温疫论)
E:
二陈汤:[14.5] 半夏5 橘红5 茯苓3 甘草1.5(局方)
F:
防己黄芪汤:[23] 汉防己4 甘草2 黄芪5 生姜3 白术3 大枣6
防己地黄汤:[26] 防己4 桂枝6 防风6 甘草4 生地黄 6
防己茯苓汤:[34] 防己6 黄芪6 桂枝6 茯苓12 甘草4
风引汤: 大黄4 干姜4 龙骨4 桂枝3 甘草2 牡蛎2 寒水石6 滑石6 赤石脂6 白石脂6 紫石英6 石膏6 (杵,粗筛,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金5)
茯苓甘草汤:[21] 茯苓6 桂枝6 甘草3 生姜6
茯苓饮:[33] 茯苓6 陈皮5 白术6 生姜6 人参6 枳实4
茯苓四逆汤:[21] 茯苓8 人参2 附子4 甘草4 干姜3
茯苓泽泻汤:[23] 茯苓8 泽泻4 甘草2 桂枝2 白术3 生姜4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20] 茯苓8 桂枝4 甘草2 大枣6 (或桂枝2 肉桂2)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22] 茯苓8 桂枝6 白术4 炙甘草4 (或桂枝2 肉桂1)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28] 茯苓8 桂枝8 炙甘草6 五味子6
茯苓杏仁甘草汤:[19] 茯苓8 杏仁8 甘草3
附子汤:[16] 附子4 茯苓3 人参2 白术4 芍药3
附子粳米汤:[14] 附子2 半夏4 粳米4 甘草1 大枣3
附子理中汤:[20] 附子4 人参4 干姜4 甘草4 白术4
附子泻心汤: [15] 大黄6 黄连3 黄芩3 附子3
——–
防风通圣散:[205] 防风10 连翘10 荆芥10 麻黄10 薄荷10 川芎10 当归10 白芍10 白术10 山栀10 大黄10 芒硝5 黄芩10 石膏20 桔梗15 甘草10 滑石20 生姜15(宣明论方,黄煌量)
封髓丹:[6.5] 黄柏3 砂仁1.5 甘草2 (医理真传)
肺痈大合方:[78] 葶苈子9 大枣6 桔梗6 生甘草6 川贝3 浙贝6 芦根12 薏苡仁12 桃仁6 冬瓜子12 (张庆军经验方)
G:
甘草干姜汤:[6] 甘草4 干姜2
甘草附子汤:[12] 甘草2 白术2 桂枝4 附子4
甘草泻心汤:[40] 姜半夏6 黄芩6 干姜6 党参6 炙甘草8 黄连2 大枣6
甘姜苓术汤: [40] 甘草8 白术8 干姜12茯苓12
甘麦大枣汤:[16] 甘草 3 小麦 9 大枣 4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24] 干姜6 黄芩6 黄连6 人参6
干姜附子汤:[12] 干姜4 附子8
葛根汤:[21] 葛根4 麻黄3 桂枝2 生姜3 甘草3 芍药2 大枣4
葛根加半夏汤:[22] 葛根4 麻黄3 甘草2 芍药2 桂枝2 生姜2 半夏3 大枣4
葛根黄芩黄连汤:[16] 葛根8 炙甘草2 黄芩3 黄连3
瓜蒌薤白白酒汤:[24] 瓜蒌实 15 薤白 9 白酒 适量 (据验案)
瓜蒌薤白半夏汤:[33] 瓜蒌实 15 薤白 9 半夏9 白酒 适量
栝楼瞿麦丸:[33] 瓜蒌根6 茯苓9 山药9 附子6 瞿麦 3
栝楼桂枝汤:[30] 瓜蒌根4 桂枝6 芍药6 甘草4 生姜4 大枣6
桂枝汤:[26] 桂枝6 芍药6 甘草4 生姜4 大枣6
桂枝二麻黄一汤:[18] 桂枝4 芍药3 麻黄1 生姜3 杏仁2 甘草3 大枣2 (据验案)
桂枝二越婢一汤:[13] 桂枝1 芍药1 麻黄1 甘草1 生姜3 大枣1 石膏5 (据验案)
桂枝麻黄各半汤:[20] 桂枝4 芍药3 生姜3 甘草3 麻黄3 大枣1 杏仁3(据验案)
桂枝加葛根汤:[34] 葛根8 桂枝6 芍药6 生姜4 甘草4 大枣6
桂枝加芍药汤:[32] 桂枝6 芍药12 甘草4 大枣6 生姜4
桂枝加芍药大黄汤:[36] 桂枝6 大黄4 芍药12 甘草4 大枣6 生姜4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34] 桂枝6 芍药8 甘草4 党参6 大枣6 生姜4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36] 桂枝6 甘草4 生姜4 芍药6 大枣6 厚朴4 杏仁6
桂枝芍药知母汤:[43] 桂枝6 芍药4 甘草3 麻黄3 生姜5 白术6 知母6 防风6 附子4
桂枝加附子汤:[30] 桂枝6 芍药6 甘草6 生姜4 大枣6 附子4
桂枝附子汤:[19] 桂枝4 附子6 生姜3 大枣4 甘草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38] 桂枝6 芍药6 甘草4 生姜4 大枣6 龙骨6 牡蛎6
桂枝加黄芪汤:[30] 桂枝6 芍药6 甘草4 生姜4 大枣6 黄芪4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32] 芍药6 甘草4 生姜4 白术6 茯苓6 大枣6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20/24] 桂枝6 甘草4 生姜4 大枣6 (附子4)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38] 桂枝6 甘草4 生姜4 大枣6 牡蛎10 蜀漆6 龙骨8 (先煮蜀漆)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39] 桂枝6 甘草9 牡蛎12 龙骨12
桂枝人参汤:[34] 桂枝8 甘草8 白术6 人参6 干姜6
桂枝甘草汤: [12] 桂枝8 甘草4
桂姜枳实汤:
桂枝茯苓丸:[24] 桂枝6 茯苓6 牡丹6 芍药6 桃仁6 (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
甘露消毒丹:[73] 飞滑石 15 绵茵陈 12 黄芩 10 石菖蒲 6 川贝 5 木通 5 藿香 4 射干 4 连翘 4 薄荷 4 白豆蔻 4 (医砭,温热经纬)
膈下逐瘀汤:[79] 五灵脂6 当归9 川芎9 桃仁9 丹皮6 赤芍6 乌药6 元胡3 甘草9 香附4.5 红花9 枳壳4.5 (医林改错)
广当方:[165] 当归10 白芍15 川芎10 菟丝子30 木香10 枸杞子10 益母草15 白芷10 桑寄生30 巴戟天15 赤芍10 (张秋才,宋量)
瓜蒌牛蒡汤:[103] 瓜蒌15 牛蒡子10 天花粉10 黄芩10 生栀子10 连翘10 金银花10 皂角刺10 青皮6 陈皮6 柴胡10 甘草6 (医宗金鉴,自拟量)
H:
黄连解毒汤:[24-30] 黄连3-9 黄芩6 黄柏6 栀子9 (外台秘要)
黄连汤:[38] 黄连6 甘草6 干姜6 桂枝6 党参4 半夏4 大枣6 (温服,昼三夜二)
黄连阿胶汤:[11] 黄连4 黄芩2 芍药2 鸡子黄 阿胶3 (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日三服)
黄芪桂枝五物汤:[30] 黄芪6 桂枝6 芍药6 生姜6 大枣6 (温服,日三服)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11] 黄芪 5 芍药 3 桂枝 3 苦酒 适量同煮 (当心烦,服之六七日当解)
黄芩汤:[20] 黄芩6 芍药4 甘草4 大枣6
《外台》黄芩汤:[31] 黄芩6 党参 6 干姜 6 桂枝 3 大枣 6 半夏 4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27] 黄芩6 芍药4 炙甘草4 大枣6 半夏4 生姜3 (据医砭)
黄土汤:[75] 甘草9 生地9 白术9 炮附子6 阿胶9 黄芩9 黄土24 (一云可用赤石脂一斤代替灶中黄土)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23] 厚朴8 生姜4 半夏4 甘草4 党参3 (据医砭调量)
厚朴七物汤:[29] 厚朴8 甘草3 大黄3 大枣4 枳实4 桂枝2 生姜5
厚朴三物汤:[16] 厚朴 8 大黄 4 枳实 4
厚朴大黄汤:[14] 厚朴 5 大黄 6 枳实 3
——————————–
藿香正气散(丸):大腹皮 白芷 紫蘇 茯苓(去皮)各30克 半夏麴 白朮 陳皮(去白)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 苦桔梗各60克 藿香(去土)90克 甘草(炙)75克 上藥共為細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薑3片,大棗1枚,同煎至100毫升 (局方)
活络效灵丹:[40] 当归 15 丹参15 乳香5 没药5 (参西录,宋量)
厚朴温中汤:[14] 厚朴3 橘皮3 炙甘草1.5 草豆蔻1.5 茯苓1.5 木香1.5 干姜2 (李东垣)
化瘀通气方:[150] 柴胡9克,赤芍、丹参、当归各15、生牡蛎30(先下),广郁金9,川楝子12,桃仁、红花、桔梗、紫菀、蟅虫(代土鳖虫)各9 (印会河)
会厌逐瘀汤:[84] 桃仁炒15克 紅花15克 甘草9克 桔梗9克 生地12克 當歸6克 玄參3克 柴胡3克 枳殼6克 赤芍6克(医林改错)
J:
桔梗汤:[3] 桔梗1 甘草2
橘皮汤:[12] 陈皮 4 生姜 8
橘皮竹茹汤:[30] 陈皮 5 竹茹 3 大枣 8 生姜 8 甘草 5 人参 1
橘枳姜汤:[27] 陈皮 16 枳实 3 生姜 8
———————————
既济汤:[135] 熟地 30 山萸肉 30 山药 18 龙骨 18 牡蛎 18 茯苓 9 白芍 9 附子 3 (参西录)
济川煎:[37] 当归12 牛膝6 肉苁蓉8 泽泻5 升麻3 枳壳3(景岳全书)
济生肾气丸:[237] 熟地黃15克 山藥30克 山茱萸30克 澤瀉30克 茯苓30克 牡丹皮30克 肉桂15克 附子12克 牛膝15克 車前子30克(张氏医通)
胶姜汤:[130] 阿胶20 熟地30 当归10 白芍15 川芎10 生姜30 炙甘草15 黄酒200ml (桂林古本,宋量)
交泰丸:[16.5] 生川連15克 肉桂心1.5克 (韩氏医通)
L:
理中汤(人参汤):[24] 人参6 干姜6 炙甘草6 白术6
——————————-
来复汤:[156] 山萸肉 60 龙骨 30 牡蛎 30 白芍 18 人参 12 炙甘草 6 (参西录)
龙胆泻肝汤:[62] 龙胆草6 栀子6 黄芩6 柴胡6 生地黄10 泽泻6 当归6 车前子6 木通4 甘草6 (景岳全书,宋量)
六味回阳饮:[129{26}]人参30-60{6-10} 制附子30{6} 干姜30{6} 炙甘草15-45{3-9} 熟地15-30{3-6} 当归9{2} (景岳全书,宋量)
M:
麻黄汤:麻黄3 桂枝2 甘草1 杏仁3
麻黄加术汤:麻黄6 桂枝10 炙甘草6 白术12 杏仁10 (宋)
麻杏石甘汤:麻黄3 杏仁3 甘草2 石膏6 (黄煌)
麻杏苡甘汤:麻黄1 甘草2 薏苡仁1 杏仁1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2 细辛2 附子2 (温服,日三服)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2 甘草2 附子2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2 连翘2 杏仁3 赤小豆6 大枣4 桑白皮3 生姜2 甘草2 (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麻子仁丸:[20] 火麻仁5 芍药2.5 枳实2.5 大黄5 厚朴2.5 杏仁2.5 (据医砭)
麦门冬汤:[42-54] 麦门冬12-24 半夏4 人参4 甘草4 粳米12 大枣6
木防己汤:[30] 汉防己6 石膏12 桂枝6 党参6
P:
排脓散:[11] 枳实4 芍药4 桔梗3 (杵为散,取等量蛋黄混合)(金)
排脓散及汤:[36] 桔梗4 枳实8 赤芍4 白芍8 甘草4 生姜4 大枣4 (据经验)
Q:
千金苇茎汤:[50] 芦根20 桃仁4.5 薏苡仁15 冬瓜子10 (金)
——–
羌活胜湿汤:[21] 羌活3 独活3 藁本1.5 防风1.5 炙甘草1.5 川芎1.5 蔓荆子9 (身重腰沉,汉防己1.5 附子1.5)(李东垣)
七味白术散:[71] 人参6 茯苓 12 白术12 甘草3 藿香12 木香6 葛根20(小儿药证直诀)
清营汤:[71] 犀角9 生地黄15 玄参9 竹叶心3 麦冬9 丹参6 黄连5 金银花9 连翘6 (温病条辨)
清肺排毒汤:[196] 麻 黄9 炙甘草6 杏仁9 生石膏15 桂枝9 泽泻9 猪苓9 白术9 茯苓15 柴胡16 黄芩6 姜半夏9 生姜9 紫菀9 冬花9 射干9 细辛6 山药12 枳实6 陈皮6 藿香9 (新冠方)
清暑益气汤:[26/159] 黄芪4.5 苍术4.5 升麻3 人参1.5 白术1.5 陈皮1.5 神曲1.5 泽泻1.5 炙甘草1 黄柏1 当归1 麦门冬1 青皮1 葛根1 五味子1(李东垣)人参10 黄芪15 当归10 白术15 苍术15 升麻10 葛根10 泽泻15 神曲10 麦冬20 五味子6 青皮6 陈皮6 黄柏6 炙甘草15 (宋量)
清经散:[43] 丹皮9 地骨皮15 白芍酒炒9 大熟地九蒸9 青蒿6 白茯苓3 黃柏 2 (傅青主女科)
潜阳封髓丹:
—潜阳丹:[25] 熟附8 龟板2 砂仁10 甘草5(医理真传)
—封髓丹:[20] 黄柏10 砂仁7 甘草3 (御药院方,医理真传)
R:
——-
人参败毒散:[92] 人参9 羌活9 独活9 柴胡9 前胡9 川芎9 枳壳9 桔梗9 茯苓9 甘草4 生姜4 薄荷3 (局方)
S:
三黄泻心汤:[12] 大黄6 黄连3 黄芩3
三物黄芩汤: [24] 黄芩6 苦参6 地黄12 (千金要方)
芍药甘草汤:[12] 芍药6 炙甘草6 (分温再服)
肾气丸:[27] 地黄8 山药4 山茱萸4 泽泻3 牡丹皮3 茯苓3 桂枝1 附子1
肾著汤:即干姜苓术汤
生姜泻心汤:[37] 生姜4 甘草4 人参6 干姜3 黄芩6 半夏6 黄连2 大枣6
生姜半夏汤:生姜汁 一升 半夏 半斤
芍药甘草汤:[12] 白芍6,炙甘草6
芍药甘草附子汤:[8] 芍药3 甘草3 附子2
射干麻黄汤:[27] 射干3 麻黄4 生姜4 细辛3 紫菀3 款冬花3 五味子1 大枣3 半夏3
四逆散: [22] 柴胡6 枳实6 芍药6 甘草4
四逆汤:[11] 干姜3 附子4 甘草4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3两)
四逆加人参汤:[13] 附子4 干姜3 甘草4 人参2
酸枣仁汤:[13] 酸枣仁6 知母2 川芎2 茯苓2 甘草1 (分温三服)
——————————-
三仁汤:[84] 杏仁15 飞滑石18 白通草6 白蔻仁6 竹叶6 厚朴6 生薏苡仁12 半夏15 (温病条辨)
三子养亲汤:[24] 紫苏子9 莱菔子9 白芥子6 (韩氏医通)
桑菊饮:[38] 桑叶8 菊花3 薄荷2 杏仁6 桔梗6 连翘5 甘草2 芦根6(温病条辨)
少腹逐瘀汤:[52] 小茴香3 干姜1 延胡索3 没药6 当归9 川芎6 肉桂3 赤芍6 蒲黄9 五灵脂6 (改错)
身痛逐瘀汤:[75]秦艽3 川芎6 桃仁9 红花9 甘草6 羌活3 没药6 当归9 五灵脂6 香附3 牛膝9 地龙6 (医林改错)
十味败毒汤:[60] 柴胡8 樱皮8 桔梗8 生姜8 川芎8 茯苓8 独活6 防风6 甘草4 荆芥4(大塚敬节, 改量)
参苓白术散: [64] 人参6 白术8 茯苓8 山药6 扁豆6 莲肉6 桔梗5 薏苡仁12 缩砂4 甘草3 (局方,改量)
升阳散火汤:[45] 柴胡8 防風2.5 葛根5 升麻5 羌活5 獨活5 党參5 白芍5 炙甘草3 生甘草2 (脾胃论)
升阳益胃汤:[187] 党参10 白术10 黄芪15 黄连6 半夏15 炙甘草15 陈皮10 茯苓15 泽泻15 防风10 羌活15 独活15 柴胡10 白芍10 大枣10 生姜10(李东垣,宋量)
升降散:[22] 酒炒白僵蚕 6 全蝉蜕 3 姜黄 1 川大黄 12 加酒蜂蜜调冷服 (伤寒瘟疫条辨)
升陷汤:[39] 生黄芪18 知母9 柴胡4.5 桔梗4.5 升麻3 (+人参 +山萸肉3-9)(参西录,宋量)
–回阳升陷汤:[66] 生黄芪 24 干姜18 当归12 桂枝9 甘草3 (参西录)
–理郁升陷汤:[63] 生黄芪18 知母9 当归9 桂枝4.5 柴胡4.5 乳香9 没药9 (+龙骨牡蛎各15;升麻3)(参西录)
生脉饮:[21] 人参8 麦冬10 五味子3 (内外伤辨惑论)
四物汤:[24] 当归6 川芎6 赤芍6 熟地黄6 (局方,据医砭)
四君子汤: [16] 党参6 白术4 茯苓4 甘草2 (局方,据医砭)
四神煎:黄芪240,石斛120,怀牛膝90,远志60,银花30 (验方新编)
四妙丸:[49] 黄柏10 苍术10 川牛膝9 薏苡仁20 (成方便读)
神效五苓散:[83] 茯苓皮 15,白术5,泽泻 7,猪苓5,桂枝5,半夏5,枳实5,厚朴10,陈皮10,木香10,木通3,甘草3(宋柏杉原方减半)
参赭镇气汤:[132] 党参 12 代赭石 18 生芡实15 山药15 山萸肉(去核)18 生龙骨 18 生牡蛎 18 生白芍12 苏子6 (参西录)
薯蓣纳气平汤:[105] 山药30 熟地15 山萸肉 15 柿饼霜12 白芍12 牛蒡子(炒)6 苏子(炒)6 炙甘草 6 龙骨15 (参西录)
十全育真汤:[96] 人参 12 黄芪 12 山药 12 知母 12 玄参 12 龙骨 12 牡蛎 12 丹参6 三棱3 莪术3 (参西录)
参麦汤:[72] 人参 9 麦冬 12 山药18 半夏 6 牛蒡子 9 苏子 6 白芍 9 甘草 3 (参西录)
疏肝散结方:[218] 柴胡10 当归30 赤芍30 丹参30 生牡蛎60 玄参15 川贝母10 海藻15 昆布15 海浮石18 夏枯草15 (印会河)
苏子降气汤:[64] 半夏10克 蘇子10克 前胡4克 厚朴4克 肉桂(焗服)6克 當歸6克 生薑10克 甘草8克 大棗6 (局方,医砭量)
三仙汤:[31] 仙鹤草12 仙茅4 仙灵脾15 (干祖望)
T:
桃核承气汤:[21] 桃仁6 大黄6 桂枝3 炙甘草3 芒硝3 (先食温服,日三服,当微利)
调胃承气汤:[8] 大黄4 甘草2 芒硝2
葶苈大枣泻肺汤:[25] 葶苈子9 大枣16
通脉四逆汤:[9] 干姜3 附子4 甘草2 (强人干姜可4两)
桃花汤:[17] 赤石脂 8 干姜1 粳米8
——————————–
通气防风汤:[18] 防风1.5 羌活1.5 陈皮 1.5 甘草1.5 藁本1 青皮1 白豆蔻0.5 黄柏0.5 升麻3 柴胡3 黄芪3 (李东垣)
天王补心丹:[230] 人参10 茯苓10 玄参15 丹参15 桔梗10 远志10 当归10 五味子6 麦门冬20 天门冬20 柏子仁15 酸枣仁生炒各10 生地黄80 (摄生秘剖,宋量)
W:
温经汤:[81] 吴茱萸9 当归6 川芎6 芍药6 人参6 桂枝6 阿胶6 生姜6 牡丹皮6 甘草6 半夏6 麦门冬12(金22)
五苓散: [31] 猪苓6 茯苓6 白术6 泽泻9 桂枝4
乌梅丸: [84] 乌梅20 细辛6 干姜10 黄连16 当归4 附子6 蜀椒(川椒)4 桂枝(肉桂)6 人参6 黄柏6
吴茱萸汤:[39] 吴茱萸9 人参9 生姜12 大枣9
——-
温胆汤:[67.5] 半夏10 竹茹10 枳实10 陈皮15 甘草5 茯苓7.5 干姜5 大枣5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五积散:白芷90克 川芎90克 甘草炙90克 茯苓90克 當歸90克 肉桂90克 芍藥90克 半夏90克 陳皮去白180克 枳殼去根、節180克 麻黃米泔浸,去皮180克 乾薑炮120克 蒼朮360克 桔梗360克 厚朴去粗皮120克 (局方)
五皮饮:[45] 茯苓皮9 生姜皮9 陈皮9 桑白皮9 大腹皮9 (证治准绳)
X:
小柴胡汤:[27] 柴胡8 黄芩3 党参3 甘草3 生姜3 大枣4 半夏3
小承气汤:[9] 大黄4 厚朴2 枳实 3
小建中汤:[52] 桂枝6 甘草4 大枣6 芍药12 生姜4 胶饴(代以山药)20
小青龙汤:[24] 麻黄3 芍药3 细辛3 干姜3 甘草3 桂枝3 五味子3 半夏3
小青龙加石膏汤:[26] 麻黄3 芍药3 细辛3 干姜3 甘草3 桂枝3 五味子3 半夏3 石膏2
小陷胸汤:[48] 黄连6 半夏12 瓜蒌实30 (据医砭)
小续命汤:[90] 麻黄3 防己3 人参3 黄芩3 桂心3 甘草3 芍药3 川芎3 杏仁3 附子2 防风45 生姜15
续命汤:[26] 麻黄3 桂枝3 当归3 人参3 石膏3 干姜3 甘草3 川芎1 杏仁4
泻心汤(三黄泻心汤):[30] 大黄12 黄连9 黄芩9
芎归胶艾汤:[40] 川芎4 阿胶4 甘草4 艾叶6 当归6 白芍8 干地黄8
旋复花代赭石汤:[36] 旋覆花4 人参4 生姜6 代赭石4甘草6 半夏6 大枣6
——-
泻白散:[48] 桑白皮15克 地骨皮15克 粳米15克 甘草3克(小儿药证直诀)
辛夷散:[81] 辛夷 白芷 升麻 藁本 防风 川芎 细辛 木通 甘草 等分9克 (医砭)
血府逐瘀汤:[67] 当归9 生地9 桃仁12 红花6 枳壳6 柴胡3 甘草3 桔梗5 川芎5 牛膝9 (医林)
逍遥散:[54] 柴胡8 当归8 白芍8 白术8 茯苓8 甘草4 生姜6 薄荷4(太平局方,据医砭)
—丹栀逍遥散(加味逍遥散):[70] +丹皮8 ,栀子8 (局方)
杏苏散:[24] 紫苏叶3 桔梗2 大枣2 半夏3 枳壳2 陈皮1 茯苓3 甘草1 杏仁3 前胡2 生姜2 (温病条辨)
宣白承气汤:[35] 石膏15 大黄9 杏仁6 瓜蒌皮4.5 (温病条辨)
星蒌承气汤:[140] 全瓜蒌30 胆南星10 生大黄30 芒硝20 厚朴20 枳实30 (经验方)
Y:
薏苡附子败酱散:[51] 薏苡仁30 附子6 败酱草15 (据医砭)
薏苡附子散:[40] 薏苡仁 15 附子 25
茵陈蒿汤:[11] 茵陈蒿6 大黄2 栀子3
越婢加术汤:[27] 麻黄6 石膏8 白术4 生姜3 甘草2 大枣4
越婢加半夏汤:[26] 麻黄6 石膏8 生姜3 大枣4 甘草2 半夏3
———-
阳和汤:[102] 鹿角霜15 桂枝30 麻黄5 干姜6 生地30 白芥子10 生甘草6 (外科全生集,宋调改)
一贯煎:[80] 沙參10克 麥冬10克 當歸10克 生地黃30克 枸杞子15克 川楝子5克 (续名医类案)
益胃汤:[47] 沙参9 麦门冬15 冰糖3 生地15 玉竹4.5 (温病条辨)
玉屏风散:[24] 防风6 黄芪6 白术12 (丹溪心法)
玉液汤:[92] 生山藥30克 生黃耆15克 知母18克 生雞內金搗細6克 葛根4.5克 五味子9克 天花粉9克 (参西录)
抑肝散:[80] 柴胡6 甘草6 川芎10 当归12 炒白术12 茯苓12 钩藤12 (小儿直指方)
—抑肝散加陈皮半夏:[100]+陈皮8 半夏12
引火汤:[170] 熟地90 茯苓15 麦冬30 五味子6 巴戟天30 (肉桂3) (陈士铎-辨证录,宋柏杉用量)
银翘散:[57] 金银花9 连翘9 桔梗6 薄荷3 竹叶3 荆芥3 淡豆豉6 牛蒡子6 芦根6 玄参6 (温病条辨,自拟量)
Z:
泽泻汤:[7] 泽泻5 白术2
炙甘草汤:[42] 甘草4 生姜3 人参2 生地黄10 桂枝3 阿胶2 麦门冬4 火麻仁4 大枣10
枳实芍药散:[12] 枳实4 白芍8
枳术汤:[6] 枳实4 白术 2
枳实薤白桂枝汤:[16] 枳实 3 厚朴 4 薤白 3 桂枝 1 瓜蒌实 5 (据验案)
栀子豉汤:[18]栀子9 香豉9 (据验案,下同)
栀子甘草豉汤:[24] 栀子9 甘草6 香豉9
栀子生姜豉汤:[33] 栀子9 生姜15 香豉9
栀子柏皮汤:[27] 栀子12 黄柏9 甘草6 (据医砭)
栀子干姜汤:[15] 栀子9 干姜6 (据医砭)
栀子厚朴汤:[30] 栀子9 厚朴12 枳实9 (据医砭)
栀子大黄汤:[11] 栀子3 大黄 1 枳实 3 豆豉 4
真武汤:[34] 茯苓9 芍药9 生姜4 白术6 附子6
猪苓汤:[30] 猪苓6 茯苓6 泽泻6 阿胶6 滑石6
竹叶石膏汤:[34] 竹叶5 石膏10 半夏3 人参3 麦门冬5 甘草2 粳米5 (据医砭)
————————————————–
滋培汤:[84] 山药 30 白术 9 陈皮6 炒牛蒡子 6 白芍9 玄参 9 赭石9 炙甘草 6 (参西录)
资生汤:[69] 山药30 白术 9 玄参15 炒牛蒡子9 生鸡内金 6 (热者加 生地 15) (参西录)
止嗽散:[59] 桔梗10 荆芥10 紫苑10 百部10 白前10 甘草6 陈皮3 姜水冲服 (医学心悟)
指迷茯苓丸(加味):[76] 茯苓12 半夏10 陈皮10 枳壳6 党参10 白术10 干姜6 炙甘草6 黄芩3 芒硝3 (全生指迷方)
镇肝熄风汤:[84] 牛膝15 代赭石15 龙骨7 牡蛎7 龟板7 白芍7 玄参7 天冬7 川楝子3 麦芽3 茵陈蒿3 甘草2.5(参西录)
贞元饮: [29] 熟地20 当归6 炙甘草3(景岳全书51)
紫云膏:胡麻油1000 当归100 紫草100 黄蜡380 豚脂25 (外用)(大塚敬节)
贵重药材Expensive herbs:
一级4-5:阿胶,人参,龟板
二级3-4:酸枣仁,水蛭,胆南星,鹿角霜,麻黄
三级1-2:半夏,柴胡,肉苁蓉,羌活,土鳖虫,砂仁,豆蔻,地龙,蝉蜕,金银花,僵蚕
称重Weight:
Cup1- 92g Cup2-66g
[0-9]g/d=$12 [10-15]g/d=$15 [16-20]g/d=$17 [21-30]g/d=$20
更新历史History:
V2.3 增补部分温病方。
V2.2 增补宋柏杉十大专病方,增补所有方剂之出处。
V2.1 增补宋柏杉老师所提张锡纯相关方剂、增贵重药材表、增补王伟老师提及部分时方、增补赵绍琴提及温病方剂
V2.0 统一标准计量及增补方剂。
V1.2 27/07/2020
V1.0 03/04/2020